Wednesday, November 23, 2005

家在那裡?

一直都覺得 感恩節對美國人就像農曆新年對我們的意義是一樣的
就是一個 必須趕回家和家人一起在餐桌上大吃大喝的節日
心中懷著感恩 不管是對幾百年前的印地安人或者對現今生活中身邊的人
它的意義是很溫馨很祥和的
尤其是在這一個種族繁雜的移民國家中 似乎感恩節是一個打破族群 人人都過的節日

當然 在這樣一個節日中 對我們這種家人不在身旁的學生們 似乎少了些什麼
不過 不同於剛剛從台灣到這裡留學的學生們 我們看起來似乎又像有一個"家"在這所謂的異鄉
對我們這一群說早不早 說晚不晚的台灣小留學生來說 到底"家"是在哪裡?

以我自己為例 十七歲以前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一個問題
家就是我每天放學回家, 有爸媽隨時準備好一切生活瑣事的地方
即使阿公阿嬤都在中部 對爸媽來說 那可能才是他們的家
不過 對我來說 有爸媽有我成長童年記憶的台北才是我的家

十七歲又一半時 我的家突然變成了兩個
在鄰居都講英文, 會下雪的美國東岸紐澤西 多了一個只有我跟我媽和我妹的家
那個時候心裡想的都是 我好想回去那一個還有我爸和我小妹 全家可以每天一同吃晚餐的家.....
不過 至少那還是家 因為一半的家人還在身邊

十九歲又一半時 我一個人突然漂洋過海又跨過了整個美國到西雅圖念書
家的大版圖拓展了到三個 一年回到東岸家兩三次 回到台灣的家一次
其它時間 在我自己獨立的小家
前後四年搬了5次 和室友的家 或者我自己的家
在 西雅圖的家 我靠的不再是家人 而是圍繞在身旁的朋友們 對我來說 他們就是我的家人

一年又四個月前的我 來到了我求學生涯的下一站 Ann Arbor, Michigan
家又再一次的擴大了 或者說 從西雅圖被搬到這來了
但是 沒有家人沒有我物品的西雅圖 卻還是被我當成"另一個家"
一個家 有一群一直都在我背後支持我 像家人一樣照顧我 的朋友們

值得一提的是 隨著家版圖的擴大 我的私人物品也隨之漂流各地
常常有這麼一時刻 我坐在書桌前尋找那我"明明記得" 是放在那一個方向的抽屜裡的東西
後來發現 根本是放在同一個"方向" 的抽屜裡 只是在不同家的書桌


所以 到底我的真正家屬於哪裡?

台 灣的家嗎? 那個最有家味道的地方..... 但是 為何每年暑假回家一次很開心很期待 卻往往在一週後就開始覺的無聊了起? 家是在的 身邊的家人朋友也都在 只是 我的生活重心不再是屬於那裡的了 在我離開的同時 大家的生活也都向前邁進了 當我再回到這個家時 我房間的東西是停留在我高二離開時的擺設 (雖然說後來我小妹入主了我房間 我東西很多都易主了)

東岸的家嗎?一樣的道理 只是因為它距離比較近 
所以這個家變成一年幾次家人在美國相聚的地方 
而租房子的房客也不知道何時變成我家人的一部分了.....

那有我生活重心 有我的物品 卻沒有家人的家呢?
只有我一個人 那算家嗎 ? (雖然"現任的家"有我和我妹兩人 過著舒服寫意 自在也會吵架的日子..)

很奇怪的感覺 但是 當我觀察身邊的朋友們 像我這樣有2個以上家的人大有人在....
讓我常常會想 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生活際遇跟其他人不一樣
所以 養成了四海為家的漁人精神 但是 這樣不累嗎?

在這一個屬於家人的季節裡 心裡的一個想法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