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08, 2006

(轉載) 無屍教學 北醫擬取消大體解剖

今天在奇摩看到的一則新聞 對讀者來說 這只是一則有關健康醫療的新聞罷了 但是 對我來說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 頗有感觸的 該怎麼說咧? 該說我曾經偷偷期待看到像這樣的報導很久了嗎? 哈哈 是的 我得承認...
在當我下定決心要朝向醫護這條路前近時 我的內心其實是很害怕的 因為... 第一: 我怕血 從小就有不良的懼血紀錄 但是 我有信心我自己可以克服這"應該不算太大的障礙" 因為習慣成自然 慢慢就應該可以克服了吧 但是 第二 我不曉得要怎樣說服自己走出恐懼 在死屍上解剖學習 這一項跟"習慣變自然"好像是屬於不同國的... 所以 我.. 連抱著的最後一絲小希望:"牙科生可能不用上大體解剖" 都在查證宣告破滅後 只好帶著鴕鳥: 走一天是一天的心態 大步朝向牙科學生前近 話題有一點點偏離且重覆了 我想說的是 那時候的我 曾經小小期待著 期待著現代嶄新的科技可以取代醫科牙科學生上大體解剖 做夢般的希望看到自己申請的學校有 " NO Gross Anatomy Required!!!" 字樣出現在課表中... 很明顯的 事與願違 哈哈 如今 二年級都快結束了 克服大體解剖也順利的 成為我個人去年的 "BIG Accomplishment List" 榜首 和大體老師們"相處愉快" 呵 只是咧 今天看到這一則新聞 想到當年的自己 真的是看到自己的成長 哈 至於血咧?? 我克服了嗎? 老實的告訴眾讀者們 我不知道 因為至今為止 我還沒踏入口腔外科手術房過 洗牙補牙的一點點血還不至於讓我嚇昏過去... 再半年後 我就可以在這跟大家分享 害怕嗎?! 我不知道.. 還太早了 (繼續當鴕鳥中..) 哈

回到這一篇新聞 其實 我覺得能有機會接觸到死屍學習 還是比較妥當 縱使醫師要治療的是活的病患 牙醫師更是幾乎沒有機會再接觸到死人 但是那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是一個可以多少帶給學生一點點信心的機會 我永遠記得那一天 帶著和著一點害怕 一點緊張 (怕自己會不小心沾到不該沾的東西) 和一點興奮的心情 踏入大體老師休息室 當教授攤開白布 給我們看從大體老師身上拿下之前切好的肺臟 我相信很多的你們也曾在生物課看過不同動物的肺臟 大同小異 但是 連著肺臟附近所有的血管器官全入眼簾 那才有讓大家會"哇~" 一聲叫出來的獨特魅力 看著密密麻麻的神經和血管 會覺得 真的 造物主實在太神奇了... 一次又一次的接觸大體老師們 害怕和緊張的百分比逐漸降低 相對的 興奮感卻逐漸增加 雖然我是個牙科學生 未來還是以牙齒口腔頭部為主 但是 我很感謝學校給我們這個機會 四個同學一位大體老師 這麼樣的學習 我相信 無屍教學有它的目的和意義 但是 能有機會接觸大體老師 對學生而言 是種福利..

邱俊吉/台北報導
解剖屍體是醫學生必修課程,台北醫學大學卻提出「無屍教學」新思維,希望藉加強醫學檢查圖譜的判讀,淘汰掉屍體解剖課程。果真落實,將是國內醫學教育一大變革。

部份醫學生表示難以接受,認為當醫師沒試過屍體解剖,心中會很不踏實,更怕以後進醫院會手忙腳亂。

我國醫學院校取得遺體普遍不易,學者指出,除了慈濟大學,目前各校解剖課程通常由十名以上學生共用一具大體,某些學校甚至近廿人共用一具大體。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許重義表示,目前該校解剖課程大概是十八名學生共用一具遺體,部份學生可能無法實際操刀練習。目前國外某些醫學院校為解決尋找遺體難題,已朝加強學生判讀圖譜的方向發展,該校計畫跟進。

許重義說,美國現已有學校不讓醫學生解剖屍體,例如,醫學領域名列前茅的阿拉巴馬大學,便沒有遺體解剖,以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的大量判讀教學取代。

針對「無屍教學」的構想,許重義指出,醫師看的是活人,不是屍體,屍體解剖雖可助學生瞭解身體結構,但目前許多儀器檢查早可取代解剖提供的知識。與其讓學生擠在屍體旁學習,不如指導他們更多了解活人的技巧。

教育部規定醫學系必修解剖課,但並未限制以何種形式進行課程。許重義說,不用解剖屍體的解剖課仍稱「大體解剖」,只不過不用刀。

傳統醫學教育認為,解剖屍體有助學生培養對病人的悲憫及感激,許重義則認為,醫師對患者的關切情懷,也可藉實際行醫來醞釀,未必非解剖屍體不可。

但部份校內師生不贊同「無屍教學」,經多次溝通,還是覺得此構想「不可思議」。一名學生指出,印象中,醫師就是得從解剖遺體的基礎學起,若沒有這基礎,他擔心以後的路走不穩。

另一名學生說,醫學生不就是要解剖屍體嗎?這應該是他的權利,現在感覺權利快被剝奪。

許重義說,部份學生堅持解剖屍體,他認為可把課程改為選修,讓有心走外科、病理科的學生選修,不必所有學生都修。

No comments: